当互联网巨头们还在社交、电商、支付等传统赛道厮杀时,支付宝悄然推出了一款名为“AQ”的AI健康应用。这款被用户戏称为“藏在角落里的宝藏App”,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,却在上线后迅速引发医疗圈与科技界的双重震动。从浙江山区到青藏高原,从都市白领到乡镇老人,数千万用户正在用行动证明:这或许是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务实的AI创新。

一、从“工具”到“管家”:一场用户体验的颠覆

传统医疗App的痛点清晰可见:功能碎片化、信息鱼龙混杂、服务链条断裂。用户常常在多个App间来回切换——查症状用搜索引擎,看报告靠拍照识别,挂号得跳转医院公众号,健康管理更是无从谈起。而AQ的横空出世,彻底打破了这种割裂状态。

1. 像真人医生一样追问的AI
当用户输入“喉咙不舒服”时,AQ不会直接给出模糊建议,而是像资深医生般层层追问:“是疼痛、干痒还是有异物感?持续多久了?是否伴随发热?”这种基于蚂蚁医疗大模型的“医学思维”推理能力,源自对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的深度学习。在皮肤疾病识别场景中,AQ可精准分辨50种常见皮肤病,其千亿参数视觉语言模型甚至能通过一张照片判断痤疮严重程度,并生成包含用药建议、护理指南的完整报告。05107_571.png

2. 从诊前到诊后的全周期服务
AQ构建了“AI诊室-智能分诊-云陪诊-健康档案”的闭环生态:

  • 诊前:用户上传体检报告后,AI会标注异常指标并分级预警,如“ALT升高(中度异常,建议3日内复查肝功)”;

  • 诊中:连接全国5000+公立医院资源,AI根据病情推荐最适合的科室与医生,并生成包含挂号攻略、交通路线的就医指南;

  • 诊后:健康档案自动同步用药记录、检查报告,联合鱼跃、华为等设备厂商,实时分析血糖、睡眠数据,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。

二、技术普惠:让顶级医疗资源触手可及

·AQ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其构建的“AI+真人医生”双轨服务体系。这背后是蚂蚁集团长达11年的医疗数字化积累。

1. 名医AI分身:技术延伸医生服务边界
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廖万清等的AI分身,是其服务能力的一次革命性拓展。基于5万篇科普论文、6000例临床案例训练的智能体,如今单日最高服务量突破11万人次,相当于其线下门诊量的183倍。更关键的是,AI分身突破了地域限制——过去只能服务本地内患者的医生,现在通过AQ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。

105345_511.png

这种模式正在重塑医疗资源分配逻辑。据统计,AQ上线后,三甲医院非急诊咨询量下降50%,候诊时间缩短60%,而基层医疗机构接诊量同比增长35%。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陈华珊所言:“AQ不是要替代医生,而是让每个医生拥有‘数字分身’,让优质医疗资源像水电一样普惠。”

2. 隐私安全:金融级风控守护健康数据
医疗数据的敏感性决定了技术必须筑牢安全底线。AQ采用的蚂蚁医疗大模型,率先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,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。其独创的“动态脱敏”技术,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屏蔽患者身份信息,确保即使发生泄露,攻击者也无法关联具体个人。这种对隐私的极致保护,让用户敢于放心上传体检报告、基因检测数据等敏感信息。

三、商业逻辑:在公益与盈利间寻找平衡点

尽管AQ目前提供就诊咨询、报告解读等核心服务全免费,但其商业模式已显露出清晰轮廓。蚂蚁集团副总裁张俊杰将其定位为“医疗健康生态的连接器”:

  • B端赋能:为医院提供AI导诊、病历自动生成等效率工具,降低运营成本;与药企合作开展真实世界研究,加速新药研发;

  • C端增值:推出个性化健康管理套餐,如糖尿病患者的“控糖助手”、备孕人群的“生育指导”;

  • 硬件生态:与鱼跃、华为等厂商共建智能健康设备网络,通过数据服务分成实现共赢。

这种“基础服务普惠化,增值服务差异化”的策略,既避免了与公立医院的直接竞争,又为未来商业化留足空间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AQ上线首月,已有超过200万用户购买了健康管理套餐,复购率达42%。

最后,祝大家身体健康,永远用不到AI来看病。